授课型硕士怎么做科研?

佟寒敏佟寒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我所在的学院为例,在研究生课程里设置了两个必修的科研训练课程(10学分)和一个选修的科研训练课程(6学分)。每个科研训练课程的导师由不同的系里指定,比如A同学学习的是金融专业,那么他的第一门科研训练课程就可能出自于会计系或者经济系的导师;第二门可能出于金融系的导师或者管理学院的导师。最后一门则可以自由选择学院的任一导师。这样同学们就可以通过三门课,从不同学派、不同领域的主导老师处学习到如何开展研究、如何进行文献梳理和学术规范等基础知识。

这三门课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学到理论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将这些理论用于实际,即通过指导老师们布置的相应课题,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培养大家的研究能力。 除了这三门必修的课程之外,学校还会开设相关的研讨班、讲习班以及各类讲座,内容涉及研究设计、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内容。

这些培训活动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往往还十分生动有趣,经常请来的嘉宾都是学术界的大牛,因此同学们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和这些业界的大佬们交流,了解学术圈的动态。 同学们在完成了所有的必修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和联系心仪的导师展开研究,完成硕士阶段的论文。

高宗奥高宗奥优质答主

授课型硕士如果想做科研,第一步当然要找到一个可以带着你做科研的博导或者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有他们带领和指导,科研的道路会好走一点,不会无目的摸索。找导师/师兄师姐的途径比较有限,所以申请者需要抓住每一次可能的面试,争取拿到科研项目。

做科研,会与很多人打交道,会做很多事情,例如与导师开会讨论问题,与组内师兄师姐开会,写邮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查找文献资料,分析数据,写paper.. 等等,其实也就是工作,只不过工作强度或许会较低,工作时间也相对弹性,但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自由”。

所以,想要做科研,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培养一定的抗压能力,做好吃苦的准备,科研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科研人的道路,注定艰难而坎坷。

最后,做科研,有报酬吗?其实不同实验组有不同政策,虽然科研的报酬真的不高,但是至少可以作为在海外的收入来源之一~总的来说,有科研的机会,还是要好好把握住,它也会为你的就业增添很多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