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就不是中国人了吗?
先引用一个知乎高赞答案 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去承认自己是个中国人呢?” 我这里用引号引用了这句话,是为了强调一下,这是一个反问句,而不是一句疑问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立场导向的问题,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就决定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而已。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还不是中国国籍和外国国籍的问题,而是“我是谁”的问题。
如果我是我父母的孩子,我爸妈是我父母的父母……那么我是几代以内的后裔了?我的身上流着多少代的鲜血了?如果我承认我就是我了,那我的身上流的血液是不是就代表了我的国籍?我的国籍又代表了我是什么人? 我不是!我绝不承认!所以我也不是! 但是如果你说,我可以拿我的身份证来证明你的身份啊!那么我也可以问,我的身份证怎么可以证明我的身份了呢?你的身份证上的信息又是怎么证明你是你的了呢?难道我拿着我父亲的身份证就能证明我父亲的身份吗? 如果我说,我是通过身份证得知你的身份的。那么我会接着被问,你怎么知道这是真的?
这时我又得说,我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确认你的身份——但是,我来问你,法律是怎么确认你的身份的呢?是由公安局的吗?或者是户口本?还是你去银行办张卡或者买票的时候,警察叔叔给你“合法”地确认了你的身份呢? 哈哈,原来如此!我可以拿任何东西来说明我的身份,只要别人认可就行啦!那我问你,你叫什么名字?你出生在哪年哪月哪日?你身份证上的家庭住址是你小时候的地址还是现在的地址呀?你爸爸的名字是谁?你爸爸的生日是哪一天呀?
所以这就是个悖论嘛!我怎么证明我怎么证明我是我呢?别人怎么相信我是我呢?我凭什么认定我是我呢? ———————-–—–—–—–—–—–—“我们是中国人(汉人)”这种意识是近代才有的。在宋朝以前,中国人是不认自己是中国人的。
唐朝以来,中国就是中原王朝的称呼,我们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到了元朝时,人们开始以“汉人”“南人”称呼生活在中国的各民族。元末战乱导致江南经济重镇受害惨重,人口大量锐减,所以有“无汉人,唯赤旗”的说法。
明朝建立后,为了与北元的蒙古政权相区分,明廷开始以“汉人”来指称中原王朝的治下民众,并以“奴儿干"指称女真族。清初沿用此称。从此“汉人”成为中原王朝统治区域之内的主体民族的专称——“汉人”与“唐人”“宋人”一样,仅仅表示“属于这个王朝之人”的意思;而“鞑靼”则指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及其所拥有的权力。
随着满清统一全国,“汉人”作为主体民族的地位得到明确的确立。清朝中后期,出现了以“吾乡”“吾民”自居的“汉人”意识——于是有了“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概念。 (顺便说一句,我在之前的一个回答里提到过,炎黄这个词是现代才有的,古代文献里从来没见过这两个字用来指中华民族。这又是一套“吾民”“汉人”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