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首都怎么换了?
因为土著人不想呆了,移民太多,资源不够分,环境被破坏,气候变得恶劣(比沿海地区更热更潮湿)。白人来了之后修了运河和引水渠,改善了环境,建起了城市,但是土著还是跑掉了不少。白人移民主要住在西澳和新南威尔士,这两个地方的移民又集中在珀斯和悉尼。
1911年为了划分领地促进经济发展,原属南澳的阿德莱德与西部三个州合并为南澳大利亚州。1939年成立联邦议会,实行共和制,作为澳洲联邦的首都。 堪培拉,意即“方便之地”,在悉尼以西210公里、墨尔本以北240公里处。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植被茂盛,是放牧的好地方。但直到1913年,这里仍然不过是一片荒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担心德国袭击澳大利亚本土,于是决定在澳洲大陆建造军事基地。经过精心挑选,一座以英王乔治五世命名的基地落户于堪培拉东北28公里的穆里尼亚河畔。 战争胜利后,英军撤走,留下一片残破的基地。澳大利亚政府打算重新开发该地区,作为首都。他们委托欧洲设计,在茫茫草原上修建现代都市。由于交通不便,最初只有公务员及家属居住在这里,被称为联邦首都特区。
1927年到1935年间,沿着四条东西向的道路,市政厅、法院等政府机关陆续建立起来,一条地下铁也建成通车。1936年至1941年间,许多居民住宅区纷纷建立,学校、医院也陆续建成。到二战前夕,堪培拉已有15,000人口。 二战期间由于担心日本进攻澳大利亚本岛,在新南威尔士东北部建起了庞大的军用机场和军事设施。战后,这些设施成为澳大利亚空军的重要基地。
1949年的国庆游行中,首都堪培拉首次升起了澳大利亚国旗。同年,首都特区更名为堪培拉。此后几十年,堪培拉不断扩展,现已拥有45万居民。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堪培拉于1988年起先后设立了三所大学。如今该城不仅是澳洲政治中心,而且是文化教育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