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去带什么?
欧洲各国到处在“拯救”自己的产业,有的国家甚至提出了全民创业的计划,但德国人显得相当淡定。德国《纽约时报》日前刊出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苏兹的文章,标题为《坚持沉着,德国期待看到成果》。文章说,德国不赞成欧盟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采取针对美国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措施,德国将会抵制这种“美国补贴”,“德国将坚持自己的路线,这条路线以全球视角来制定产业政策、奉行开放的市场经济。我们并不畏惧与大型的美国科技公司进行竞争”。
文章认为,欧盟推出许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但“德国不必为之激动”。欧盟为保护汽车产业制定了一些政策,但这些政策“没有也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德国的汽车企业将与欧盟以外的地方进行竞争。
德国经济部长苏兹认为,欧盟和美国之间正在展开的贸易战是不可取的,欧洲应该与美国达成协议,“而不是与全美最富有的州——加里福利亚州——打贸易战”。
全球聚焦美国科技产业和欧日加强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德国依然“淡定”,因为它有“德国制造”的骄傲,对进口商品控制严格,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也比其他欧洲国家少。
德国经济专家汉斯-卡尔·施密特曾在《南德意志报》上撰文指出,尽管欧洲对硅谷和伦敦金融城非常羡慕,但它们不会产生一种类似于美国“最佳地点、最好的人才、最有创意的企业家”的氛围。欧洲企业不愿意创新,因为创新要求自由和独立性,而欧洲的法规和劳资协议限制了这些条件。德国的企业家不仅有创新意识,而且有自由空间来付诸实施。
德国有世界领先的汽车产业、机床行业、化工和医药产业。德国《焦点》杂志2006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前十名中,7家来自德国。“在德国有很多德国制造的优秀企业,很多世界领先的企业都是德国企业”,曾在德国工作生活多年的中国德国商会前会长马舜驰对《金融时报》记者说。他介绍,德国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德国企业很少做宣传,主要靠产品品质和服务获得声誉”。
德国人重视“德国制造”还有一个原因,即本土市场并不大。德国经济研究基金会去年底的调查显示,65%的德国人生活在中小城市里,大多数人的收入来自大城市。而德国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柏林有近35万人,除了柏林人,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默克尔的党籍所属。德国汽车企业必须同时满足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严苛质量标准。小型家用车的质量控制标准甚至高于欧洲出口国际标准。德国人认为,要保证汽车的优质,就必须在零部件上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