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监护人和担保人的区别?
1、申请对象不同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而担保人,在金融领域中是一种保证模式,它是由特定的债务人,为原债务人而提供担保的一种保证方式。 2、产生原因不同 在生活中,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尚小,自身能力不足,所以就需要有人对其人身、财产进行保护,因此,法律规定父母的监护权是法定权利,无法自行选择或者放弃,即监护人一般指当事人的父母亲。 而对于担保人来说,一般都是当事人自己自愿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行为,但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当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若未约定为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时,则默认其为连带责任保证。
3、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 当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时候,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财产的,应由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如果其行为超出自己的年龄段,家长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对于担保人而言,如果主债务人不能偿债,那么担保人就要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在担保范围内承担还款责任。 4、产生后果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对于未成年人的一些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伤害,此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危害程度是比较小的;反之,对于担保人来讲,一旦债务人到期不履约,就会影响担保人的经济利益和名誉,甚至还会影响到自身的家庭关系和生活状况等。
5、法律效力不同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监护人除了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监护权外,还可以依法指定或协议确定,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是依父母双方的约定且双方都满足适格监护人的条件下确定;但是担保人在通常情况下只能是一般承诺方式的担保,而不能是连带责任和保证合同形式的担保。
6、设定条件不同 一般来说,只有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近亲属之间才能设立监护权;而当一般担保人或连带责任担保人要成为担保人的时候,他不需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资质就可以成为担保人,而且也不需要有抵押物做担保。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未成年人的母亲死亡,父亲有监护权的话,这时即使孩子已经成年了,那也仍然需要由他的父亲来担任法定监护人;而如果未成年人有一个以上的父亲的(比如非婚生子女)或者是母亲的,那么就由他们的母亲担任孩子的监护人。
7、变更条件不同 一般来说,监护权的变更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如果一方做了违法犯罪的事,失去了行为能力,或是丧失了抚养监护能力等等情况,法院都会酌情考虑予以撤销;而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丧失担保资格呢?通常来说,只有债务人出现了无力偿还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等行为才会使得担保人失去担保的资格,当然,要是债权人主动提前解除担保关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