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不是移民国家?
先引用一篇文章,我发表在知乎上的《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祖国》的截图 原文地址在这里 为什么说中国不是移民国家?因为对中国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说中国是移民国家,中国人向海外迁移的历史可以说几乎就是汉人向海外的移民史;而自从元明清之后,中国的历史就几乎变成了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历史,与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
在汉朝之前,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是中原王朝的武力扩张,通过征服将中华文明的旗帜插满周边土地,汉人的血统和语言文化不断向外输出扩散,这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的一个体现。 而在元明清时期,由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由唐宋时期以农业为主转变为明清时期的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出现了「小农+家庭工坊」的经济形态。而这种经济形态的弊端就在于难以集中使用人力,无法像农耕文明那样依靠人力优势占领土地并直接采集资源(如烟草、棉花等)。所以中国在明代中后期开始,放弃了主动开拓殖民地(或者说晚明没有能力再去殖民开拓),转而鼓励沿海居民下南洋谋生。但这种鼓励并没有真正形成官方的移民政策,只是地方官员对民众出洋打工的一种默许而已。
从清前期到近代,为了筹集巨额的军费开支和宫廷经费,又不得不放开海禁,允许民船出海捕捞和贸易(所谓「开海口」);同时清政府还鼓励华工出国修建运河、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这实际上又是一种变相的移民政策。但这种情况仍然没有被纳入官方的移民统计之中。 至于那些声称满清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洋奴才们恐怕要失望了,所谓的「闭关锁国」不过是相对于明朝而言的,即在对外交流方面比之明朝更加节制而已。
明朝对于海外的贸易和移民确实存在着放任和鼓励的政策,但这仅仅针对的是「华商」而非「汉人」。对于海外华人中的民族精英(即拥有西方文化和汉语普通话或广东话者)来说,他们之所以能取得领导地位,除了本身的能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代表着「现代性」,这一点他们比起满清统治者来说更有优势。于是这种「现代性」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在了对当地华裔人群的控制上——无论是东南亚的华人还是美洲的华人,他们最终都在这些地区的种族主义浪潮下逐渐失去了自己作为华裔的身份并被同化。 这其实也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汉人出去一颗牙,番鬼进来一条街」,指的就是汉人(尤其是华南的汉人)向海外出走,本地土著随着外国人的到来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