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背景可以转哪些硕士专业?

原文茵原文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本人是今年刚毕业的CS专业博士, 专业是算法与机器学习,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在研究生阶段,除了学习课程以外,也做了一些研究项目,发表过论文(CVPR,ECCV,ICCV和KDD都有参与),拿过奖(NIPS, ICML, AAAI)。在读博期间,同时申请了美国的master。最后收到了CMU, UMIACS, UIUC(统计系)的offer。最终选择去了UIUC,因为统计系的老板给我发了full fund, 而其他几个学校都是半fund。虽然我最后去的UIUC不是最理想的学校,但个人感觉这个决定并不影响我个人在学术界的发展。

现在在美国已经工作了两年了,在CMU做了一年RA。现回母校(北大)做博后(计算所),准备读博四(PS:如果将来有缘再续前缘,还请导师多多关照哈哈)。。。

言归正传,由于之前一直是在计算机系上课,所以学科背景还是计算机。那么基于此,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呢?其实有很多!以我的经验来看,有以下几种选择: 1. 换专业继续读cs相关:比如我们系就有同学换了数据挖掘的方向。由于美国cs的饱和程度较高,申请phd的难度也很大,所以换成data science或ml等方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毕业后也能留在美国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2. 换专业但不读cs:这种一般情况是要读msf或者mfe之类。因为这类专业需要较强的数学功底。而且相对cs而言,msf毕业后的薪资水平也是毫不逊色。如果对cs非恋恋不舍又不想再做程序员的话,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3. 换专业+重新申请phd:如果确定要读研了,但又不确定是否要走科研的道路,那建议换一个本身就不太需cs背景的专业(如金融,管理)先读一个ms然后找工作。一方面有工作的保底,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本身的cs的背景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如果最终发现不适合走科研路线,起码还有高薪水的工作可以做;要是最终喜欢上了科研的感觉,可以随时换个相关专业继续读phd。岂不美哉? 当然换专业也是有风险的,尤其对于cs这种热门专业来说,换到任何一个其他的专业都是有风险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你选择专业的倾向性以及该专业在你所选学校的竞争激烈程度。

祁潇寒祁潇寒优质答主

计算机可以跨专业的方向比较多,包括管理类的(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等)、经济类的(如:数量经济学等),还有技术类的(如:控制、通信、电子等)。

下面介绍一些“计算机跨考”中比较热门的专业。

转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管理学门类中历史最长、外延很广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既是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也是一个综合运用了决策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新型交叉学科。随着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系统的日益复杂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数学、系统工程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转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专业。学习内容既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技术上包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与应用技术;经济上包含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数量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信息经济,是一门涉及面比较广的专业。毕业后到国家、省、市、区县等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工商企业、金融行业或教育与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现代信息管理高级人才。该专业文理兼招,是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支持,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转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数量变化,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的科学。数量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的定性理论和政策而且研究经济的定量理论和政策。数量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和掌握经济运行的数量规律,以便为政府或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数量经济学是由经济计量学发展起来的。经济计量学原是经济学中融合了统计学和数学的分支,数量经济学在经济计量学基础上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增加了对非经济计量方法的研究。数量经济学的产生使经济学形成了定性经济理论与定量经济理论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数量经济学是在经济计量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计量学是从挪威经济学家费瑞希于1926年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933~1938年间还组织了七次经济计量学会,积极提倡数量经济分析。美国经济学家丁伯根对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和应用也有重大贡献。他们两人由于在经济计量学研究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总量经济模型”方面的成就,于1969年共同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