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读博士需要多少年?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我以我的经验来答一下,仅供题主参考 先介绍个人情况,某四非本科,经管专业,大一(2013)的时候通过跨校选修修完了北大的一门宏观经济学的课,大二(2014)的时候通过了清华一门金融学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期末考(开卷),大三(2015)的时候通过人大一门国际金融的期末考试,大四(2016)通过中央财经大学一门财务报表分析与决策的期末考(开卷),后保送本校硕、博连读。
现在在研一转硕期间,以同等学力申请到了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和北大的两个硕博连读名额,已经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夏天申请了预录取。其中,关于考博的准备与报考,有一些感悟和经验,愿意与题主分享。 以我在读研期间的学习态度和成绩而言,正常考研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选择读博,自然是以科研为最终目标。所以,我觉得在准备考博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选好意向学校和专业,然后查阅该学校和该专业以往拟录取名单,看看都是哪些同学被录取,以此作为自己备考的参考;
二是认真研读报考专业的导师的论文,若找不到论文,可以搜索导师的名字,一般第一篇文章就是导师发表的学术文章,看两篇就可以了,主要是了解研究方向;若时间充裕,可以找一找导师近年来的论文,作进一步的了解;
三是若对研究方法感兴趣,可以找一些与研究方法有关的书籍来看一下,如计量、统计方面的书本,了解一下基本的方法论; 四是若对学术写作感兴趣,可以买一些有关学术写作的书籍,如哈佛大学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了解学术著作的框架和写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关注一些优质的学术公众号,如“文献阅读与精读”、“中经观察”等等,平时多关注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文笔。 我觉得考博跟高考和考研都不一样,它更像职场上的升职或者跳槽,是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我认为既然决定了考博,就不要犹豫,立刻、马上开始行动!早一点准备,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
最后,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