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师怎么样的?
首先,我遇到的绝大部分香港教师都是好人。他们对待学生很真诚。比如,在课堂上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课后却又会耐心地回复同学们的疑问;考试之后会根据个人情况给学生回成绩和评语(虽然港校都采用GPA制,但每一科的GPA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有主观因素在里面,因此每个教师对成绩的界定标准都不一样);放假了还会给需要补习的同学提供家教的服务。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学,老师们都是非常乐意助您一臂之力的。 但是,我不得不说,的确存在部分品行不端的老师。
举个例子。我在HKU读BSc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变态的生物老师。他上课的方法非常特别。他不给教材也不给笔记,让各位同学自己买书,然后每堂课抽几个号来回答问题。问题非常简单,比如“这个细胞器的结构由低等生物的什么器官演化而来”之类。如果没有准备好答案,就可以罚站。如果连简单的英文单词都不能拼出来,那就罚抄。一个单词十次。这个老师的英文发音让人很难听懂,再加上变态的语速,经常是一题问答下来,大家满脑门汗。更有趣的是,这位老师还非常喜欢辱骂学生,骂人的内容极其下流。不过,这位老师从来不对成绩好的同学客气,对成绩差的学生更是变本加厉。
后来,我们发现了学校的投诉信箱。正好有一位同学在课上也被这个老师羞辱了,让我们替她投诉。于是,我们就写了一封信,详细地描述了这个老师恶劣的品质以及给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没想到学校很快给了我答复,表示已经收到了很多类似的投诉信,正在调查。最后的结果是,这位老师被通报批评,取消两年评优资格并被全校公告批评。当然,这种事情不能彻底解决所有的问题。
香港的老师,是真真正正的老师。内地人眼中的那种“教书匠”、“传声筒”、“教书工人”、“教书机器”、“教书仆人”……在这里是完全没有市场的。作为大学老师,首要素质是博学和思想解放,而不是会说党八股。博学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更包括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等多方面的积累。一个整天只知道钻研计算机技术,甚至只知道钻研某个狭窄的计算机技术分支的老师,只会被人耻笑为“教书匠”而不是“老师”。同时,博学和善于钻研,还是老师个人魅力的源泉,是吸引学生的资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而如果没有这些素质,那就别想当老师,更别说“教授”了(所以内地有很多大学教授到了香港最多也只是讲师,再努力争取也只能做副教授)。
当然,老师也要负责具体的教学。但是教学,不是背党八股、照本宣科、做教书机器。教学要以老师的思想和学术水平为基础,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知识准确、及时的教给学生。所以,大学老师讲课,基本上都是老师自己的观点和讲义,课本只是作为教学的工具和辅助。而所有的大学老师上课,都很少有“照本宣科”的,更多的,是对一个观点或问题的分析和阐述。
其实,从讲课内容上,就能很容易看出内地和香港老师素质的巨大差距。同样是《线性代数》,香港老师能从几何空间中的一个向量讲起,讲到它的n维向量,从而讲出特征向量……而很多内地的大学老师则只会从一堆公式和定理开始,甚至从课本的目录开始(这个真的是实录)。同样,同样是C,香港老师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举生动形象的例子,讲出指针的本质、指针和数组的联系和区别……而很多内地的大学老师只能照本宣科的喊出一堆“指针就是一个变量地址”……
老师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是香港学术水平高于内地大学的重要保障。所以,在香港,不会存在什么所谓“学术权威”,也不会存在所谓“教授就是领导”之说。香港的教授,就是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以及自由的思想吸引学生的“老师”。老师讲课的内容,就是老师自己的“知识产权”。所以,所有的大学教室的门口上(包括老师办公室的门上),都贴有“知识产权保护”标志,禁止拍照、摄象和录音。学生也不能随便复印老师的讲义,否则会视为侵犯知识产权。同时,由于思想和学术的自由,老师之间(包括学生)的学术争论很多,也很尖锐,但是都很理性,从来没有所谓“权威”。同时,很多非本专业的教授,经常也会出现在某些专业课堂上旁听,甚至也经常会有不同专业的教授在一起商讨学术问题。更常见的是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一起合作研究和发明。老师的学术水平在教学和研究中得到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也可以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和各类海外学术交流项目。学术上的优异成绩,不仅能获得政府的各类学术和技术大奖,而且会吸引和感染更多的学生,从而提高个人魅力,吸引到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当然,香港的大学老师(包括政府人员)的待遇,也相当优厚。大学老师一般都住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洋房里,工资超过2万港币,而且,他们也和所有香港人一样,不需要支付任何的税费,而且子女接受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个人医疗、退休待遇和住房等,都几乎完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