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为什么多元文化?
移民政策使然,自从澳洲实行移民政策以来,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选择定居于这个南半球的岛国。 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居民拥有海外血统,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拥有印裔血统、13%有中东或亚洲血统、7%有欧洲血统、6%有非洲血统,剩下的20%的居民则是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 所以,看到一个个金发碧眼的澳州人拉着亚裔混血宝宝的手在商场中闲逛;或是坐在咖啡厅里阅读着《印度泰米尔语新闻报》(The Tamil Daily News)并不时与旁边的印度人交谈;又或在夜店中随着印度歌曲的节奏翩翩起舞,你都不会再感到意外了!
实际上,澳大利亚的移民来源不仅分布广,且来路也五花八门。 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澳洲移民的主要来源是英国及爱尔兰,因为当时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大量过剩,为澳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由于发达国家的出生率普遍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又出现了大量贫民涌入发达国家的情况,所以移民开始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涌入。
目前,移民最多的是印度人,接着是中国人、越南人和黎巴嫩人等。 这么多不同种族、有着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人群聚集在一个岛屿上,势必会引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宗教冲突、语言纠纷等。如何有效地管理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趣的是,在澳洲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反对外国移民的游行示威活动,但却是因为外国人抢走了本属于澳大利亚人的工作以及外国人被给予的福利太多,导致本地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外人的移民,就没有澳洲的今天。没有澳洲这样开放包容的环境,也不会有那么多外国人的移民。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地理位置原因。澳大利亚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的一个大国,其天然地理界限是环澳大利亚大陆的辽阔海洋,而不是陆路国界。自1788年英国殖民者踏上澳大利亚大地以来,先后共有来自135个国家的近700万移民在此定居。在澳大利亚独立以前,英国是澳大利亚移民的主要来源,约占移民总数的三分之二。独立以后,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国家立法逐步废除了种种限制外来移民的法令,积极实施多元文化主义移民政策,大力促进移民来源的多元化,先后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不断进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殖民时期和现代民族国家独立以后所发生的这一延续不断的移民浪潮,不仅为澳大利亚带来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使澳大利亚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口来源构成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目前,澳大利亚的人口约1400万,其中有100多万是出生于国外的新移民,另有约400万人出生于外国移民家庭,两种人加起来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民族组成原因。澳大利亚是一个由土著文化和外来移民文化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澳大利亚的土著人,主要包括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群岛居民,现在有30万左右,主要信奉上帝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他们自称“丛林里的黑人”,具有本族语言和传统文化及原始部落制度。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包括原始宗教、土著语言、原始艺术、部落制度和独特的生存方式等。
欧洲殖民者入侵澳大利亚,对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实行杀戮和驱赶后,其后裔即白人澳大利亚人成为澳大利亚的主体民族。1788年,由英国主导下的澳大利亚殖民地政府,按照欧洲殖民者所确定的白澳政策,在澳大利亚确立了“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基础的澳大利亚文化”。二战前后澳大利亚政府逐步从种族歧视政策向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转变,使澳大利亚成为一个由不同族裔按多元文化主义构成的多民族国家。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外来移民与土著居民以及不同来源的移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白澳政策,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制度。澳大利亚独立以后所实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不仅改变了澳大利亚民族构成的面貌,而且为澳大利亚解决民族问题和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性提供了新的路径。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提出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随后又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旨在通过承认和尊重不同文化价值、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鼓励文化间的接触和相互了解等措施,“既不提倡一种文化压倒其他文化,也不提倡各种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一律平等”。澳大利亚“既不鼓励文化同化,也不鼓励彻底的文化分离,而是鼓励所有澳大利亚人在文化上保持自己的特点”。这使移民在澳大利亚不仅获得了参与政治生活的平等权利,而且获得了使用本族语言和保持本族文化的权利。
多元文化教育。澳大利亚政府根据1973年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致力于消除和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在教育中实行民族文化平等发展的原则,使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个有机成分,制定了语言与文化支持政策以及文化意识培养与能力提高的课程和计划。澳大利亚1989年教育纲要规定:所有学生在学习一种外语的同时,还要学习文化研究,了解外国文化习俗等。学校课程设置中安排了本国各民族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内容,同时,还组织学生去外国文化中心参观访问,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课。此外,还加强国内文化考察和体验各种文化活动等等。
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1983年联邦政府成立了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促进和协调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教育。在澳大利亚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开设由社区赞助的澳大利亚本土语言20多种和少数外语50多种。语言课程通常安排在课后或节假日进行,学生自愿参加,社区教师任教,学校提供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