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留学日本费用怎么办?
鲁迅的留学,按时间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日本明治时期的留学生 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鲁迅父亲周介侯赴日活动。据《鲁迅日记》记载,这一年他多次前往神奈川、东京参观学校,考察环境。在东京期间,他还拜访了夏穗斋,章太炎等友人;次年,他报考了东京帝大,但因日语未达要求而落选。后来他又重新备考,并于同年转往仙台医学院。
2、日本大正年至昭和初期的留学生 1904年的日俄战争使日本国内经济受到较大打击,军费开支大增,财政陷入困境。为减轻国库压力,政府大量扩招留学生,甚至将部分经费下拨给各大学,以此补贴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的势力趁虚而入,殖民地扩张迅速。面对这种形势,以梁启超为首的清廷驻日公使,与教育大臣张元济等人积极运动,试图将一批中国学生送去日本留学。
此时恰逢绍兴知府兼办理浙江留学事务的杨廷栋来函,邀请鲁迅赴日。于是,在1913年春,鲁迅离开家乡,取道天津赴日新居。这时他去日本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自述是“因为先前在江南水师学堂里,学了开炮,然而没有去试过,便改行做别的事,现在想来,真是万分的可惜”。所以他到了日本后,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补习日语。
三个月后,应好友钱玄同之邀,转入由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芥川嘉树任校长的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设的理工科大学学习物理学。在这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刻苦攻读,终于掌握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微积分。 他之所以要学微积分,在他自己的说法里是“由于对光波的波动说和量子论有浓厚的兴趣”。实际上,当时的日本已经出现了少数能运用西方古典哲学范畴来思考的中国留学生,比如著名的哲学家牟宗三、熊十力等人。他们都在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国学教育,后来远渡重洋,在日本接受近代西方哲学之后,又相继回国,企图利用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来改造中国的封建旧秩序。我们可以说,鲁迅在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并不充分。因为他刚到日本的时候,曾对他的朋友、留学生章延谦说:“我总不想出国,因为我怕出国以后,就成了亡国奴。”
所以,他在日本学习的目的其实是很单纯的,就是学会一门西方科学的真本领,以便归国后能够找一份教职。但是,正当他潜心向学的时光,一场大的政治风波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这就是1915年底发生的“南陈北李”策划的响应西班牙共和政府的义举——募集华军。